在去产能政策发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煤炭价格自年初以来出现大幅上涨。
这在增厚煤炭企业利润的同时,加大了电力、钢铁等行业的用电负担,削弱了经济复苏的动力,也不利于煤炭去产能工作的开展。针对近期飞涨的煤价,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试图给火爆的市场降温,飞涨的煤价暂时收住了“脚跟
煤价脱离市场供需面疯涨
11月2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7元/吨,环比上行14元/吨,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,且该指数较年初已经上涨了近90%。值得注意的是,为缓解今年以来煤价的持续暴涨以及部分地区的煤荒现象,从9月份以来,发改委已经连续召开八次关于抑制煤价过快上涨,稳定煤炭市场的相关会议,煤炭市场开始降温。11月9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/吨,环比下行1元/吨,从数据上看结束连续十八期上涨局面。
煤价持续反弹对煤企业绩有显著提升。据Wind数据统计,目前已有12家上市煤企披露了2016年业绩预告。其中,扭亏、续盈等预喜公司8家,占比达66.67%,改变了去年同期煤企大面积亏损的态势。但这个被业界形象地戏称为“煤超疯”的局面,其实并不是建立在煤炭供需矛盾改善的基础之上的。据有关部门判断,即便考虑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因素,到“十三五”末期,我国煤炭产能仍高达46亿吨左右,大幅高于同期41亿吨的煤炭消费总量。而2016年各省市计划退出的2.9亿吨煤矿产能中,实际可以贡献产量的矿井产能不足1500万吨,对市场供给影响有限。也就是说,当前煤炭价格的疯涨,与市场供需的基本面已经脱节。